“
近日在深圳卫视《深视新闻》采访光明区委副书记、区长刘胜透露:
"总书记提到的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批复意见,指的就是光明科学城。"
光明科学城既是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也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先行启动区。
实际上,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先行启动区已从深圳光明扩容至松山湖科学城。
值得一提的是,11月12日光明科学城战略合作暨重大科技项目签约仪式在五洲宾馆深圳厅举行,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山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机构签约的一批重大科技项目落户光明,光明科学城“朋友圈”扩容!据悉,目前已有22个装置平台落户光明科学城。
”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批复: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片区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主体
光明区委副书记、区长 刘胜接受深圳卫视《深视新闻》采访时称:总书记指出,“要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为抓手,加强与港澳创新资源协同配合”,这为光明科学城建设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令光明广大干部群众欢欣鼓舞。
总书记提到的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批复意见,指的就是光明科学城。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光明科学城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先行启动区,也是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我认为落实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最紧要的任务、担当作为的发力点就是要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推动大湾区创新引擎换代、发展动力换挡,争做深圳参与未来科技竞争的第一艘“冲锋舟”!
实际上,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已升级扩容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批复同意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片区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主体,定位为重大设施平台等创新资源集中承载区。
9月,东莞市委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的若干意见》,意味着东莞将进一步举全市之力,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按下“快进键”。
11月10日,松山湖高新区召开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近期工作推进会,对近期重点推进工作进行部署。
会上,松山湖科学城管理局汇报了《2020年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近期工作方案》,领导小组办公室各专班组长汇报了重点攻坚任务,市直部门以及相关镇街对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工作提出了有关建议。会议对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近期的重点工作任务进行了研究部署,共涉及28个具体项目,涵盖发展规划、科学功能、产业发展、土地整备、空间规划与建设、综合推进等多方面的内容。
深圳梦注意到:据媒体报道,10月30日下午,松山湖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欧阳南江带队,赴深圳光明科学城调研交流,并同深圳光明区委副书记、区长刘胜,副区长姚高科,以及光明科学城建设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座谈。
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赴光明科学城调研(图片:幸福松山湖)
据悉,松山湖科学城总规划面积90.52平方公里,涵盖了松山湖高新区、大朗镇、大岭山镇、黄江镇1园3镇。>>东莞深圳突然宣布!190平方公里科学城腾空出世!深圳又一个交通枢纽也要来了 >>深圳+东莞宣布联手共建!190平方公里“环巍峨山大科学装置群”来了!
座谈会上,欧阳南江表示,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成为国家战略,松山湖科学城作为先行启动区重要组成部分,更要学习深圳经验,在体制机制、理念观念等方面实现衔接。此次参观交流,切实感受到深圳市和光明区在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上先行一步,成效显著,过来学习恰逢其时。
刘胜指出,建设好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是光明区和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共同责任。虽然两地聚焦领域类似,但非简单重复。
两年来,光明科学城从零起点开始规划建设,在摸索中不断前进,已经从市级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正在日新月异发展。松山湖科学城有着较好的基础,发展势头很好,光明区一直高度关注松山湖科学城规划建设进展,接下来要学习松山湖科学城规划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强化双方协同配合,共同把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责任担当好、落实好。
光明科学城战略合作
暨重大科技项目签约仪式
在五洲宾馆深圳厅举行
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卓文,光明区委副书记、区长刘胜,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主任梁永生等领导参加活动。
签约仪式上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光明区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三方签署共建国际科技信息中心协议
光明区人民政府与中山大学签署关于科技创新合作框架协议
光明区人民政府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签署关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光明区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签署共建光明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合作框架协议战略合作协议
光明区人民政府与深圳市神经科学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光明区科技创新局与招商局智慧城、中集智园、卫光生物园及广州汉腾生物、中科广化检测技术服务(深圳)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共同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含2个科技平台类项目,3个科技服务类项目及2个科技金融类项目签约)
光明科学城科技创新联合会与招商局智慧城、陕煤高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共同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共3个科技产业落地项目签约)
各签约单位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不断深化合作
加快建设大湾区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
“一批国内顶尖的科研院所与光明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充分体现了光明区在全市重大科研平台整体布局中的突出地位。”李卓文在致辞中指出,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光明科学城开发建设,明确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本次签约项目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强、市场前景广阔,将极大推动光明区与各大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创新深度合作,对加快光明科学城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进而提高全市基础研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光明区以这次签约为良好开端,推动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同时,期待各大科研院所与光明区紧密协同、通力合作,不断为深圳创新驱动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刘胜表示,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厚爱、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光明正掀起新一轮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潮,不断集中布局、推动重大创新载体落地,目前已有22个装置平台落户光明科学城。本次集中签约既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一环,光明科学城的“朋友圈”进一步扩大。光明区委区政府将一如既往,为各高校、科研院所营造安心、舒心的科研环境,继续丰富“3+1”产业体系内涵,完善“1+4+N”产业政策,与此同时瞄准产业转化,探索“沿途下蛋”,助推各类企业在光明不断发展壮大。欢迎更多优质科研设施平台、产业项目集聚光明,扎根这片发展、创新的沃土。
签约仪式结束后
刘胜一行还前往
第二十二届高交会光明区展位参观
光明区科技展团
设立在深圳会展中心1号馆1D48号展位
光明区精心组织深圳湾实验室、中山大学
和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
等17家重点科研机构
和优秀创新企业参展
充分展示光明科学城规划建设成效
与光明区在生命科学、新材料、
智能制造等方面的创新发展成果
《续写春天的故事》系列访谈光明篇:
都市田园+城市中心+创新策源地,
原来你是这样的光明!
2018年9月光明区挂牌成立,市委市政府给光明的定位是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两年多来,光明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咬定青山不松劲,狠抓落实不歇脚,按照“一主两副”进行布局(“一主”大科学装置集群,“两副”科教融合集群、科技创新集群),光明科学城建设实现从概念规划到全面实施的跨越,发展定位从市级战略跃升为国家战略。
光明科学城的发展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它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先行启动区,也是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 在深圳卫视《深视新闻》《续写春天的故事》的本期的专访中,光明区委副书记、区长刘胜与深圳卫视主持人何嘉琪先后来到光明区的左岸科技公园科学城展厅和茅洲河光明段多地,全方位多角度为大家介绍光明、一同了解光明。
光明区委副书记、区长 刘胜:总书记指出,“要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为抓手,加强与港澳创新资源协同配合”,这为光明科学城建设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令光明广大干部群众欢欣鼓舞。总书记提到的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批复意见,指的就是光明科学城。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光明科学城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先行启动区,也是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我认为落实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最紧要的任务、担当作为的发力点就是要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推动大湾区创新引擎换代、发展动力换挡,争做深圳参与未来科技竞争的第一艘“冲锋舟”,具体来说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结合总书记关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要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平台,承担的是国家战略、肩负的是国家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高度重视,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提升科学中心集中度和显示度,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光明科学城落地以来,我们一直按照总书记的要求,狠抓光明科学城的集中度和显示度,去年伟中书记也专门开会明确“符合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发展方向的高端创新资源原则上应落户光明科学城”,目前中科院的资源、省级实验室等高端资源纷纷落户,接下来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以钉钉子的精神在集中度、显示度方面一抓到底。二是结合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双区”建设。借此机会,我在这里要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以及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光明科学城之间的关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我们理解,就是要瞄准国际科技前沿,提升源头创新能力,破除西方国家科技封锁,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努力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指出“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而光明科学城是“双区”关于科技创新的连接点:因为光明科学城既是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也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先行启动区,主要作用就是承接国家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努力打造湾区基础科学和应用基础科学研究的“国家队”。所以,我们落实总书记40周年重要讲话精神,还要与去年以来的“双区”建设有机结合、一并推进。三是结合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光明科学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若干意见》、伟中书记对光明科学城“七个一流”的要求。今年4月,在光明科学城谋划建设两周年之际,市委研究同意,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支持光明科学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若干意见》,伟中书记也对光明科学城建设提出七个“一流”要求(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一流的前沿交叉研究平台、一流的高水平大学、一流的创新人才与团队、一流的中试基地和成果转化中心、一流的新兴未来产业集群、一流的政务服务)。对于以上意见和要求,我们已经对内容逐句分解,形成八个方面共46项重点任务,制定任务推进时间表,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接下来重点通过科学设施布局优化、产业孵化转化、产业空间拓展及配套政策完善,推进世界一流科学城建设。何嘉琪:刚刚在您来之前,我们在这个展馆详细了解了光明科学城的规划。相信很多观众朋友和我们一样,迫不及待想了解一下光明科学城的重大进展情况,请您介绍一下。刘胜:2018年9月光明区挂牌成立时,市委市政府给光明的定位是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两年多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咬定青山不松劲,狠抓落实不歇脚,按照“一主两副”进行布局(“一主”大科学装置集群,“两副”科教融合集群、科技创新集群),光明科学城建设实现从概念规划到全面实施的跨越,发展定位从市级战略跃升为国家战略。这段时间,我们重点推进了三方面工作。一是抓顶层规划布局,光明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空间规划纲要已经正式印发,光明科学城规划政策的“四梁八柱”基本成型。二是抓重大创新载体建设落地,滚动推进“9+9+2+2”共22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落地建设,先进表征综合粒子设施首栋建筑已于8月18日开工,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两大装置土建工程主体年内将全面封顶,深圳湾实验室过渡场地正式投入使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实验室(深圳)完成选址,中大深圳校区今年迎来首批学子,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过渡校区即将投入使用。“9+9+2+2”:第一个“9”是指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分别是:先进表征综合粒子设施、合成生物研究设施、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特殊环境材料科学与应用研究设施、材料基因组设施、精准医学影像设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基础设施、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设施、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研究设施。第二个“9”是指9个重大研究平台,分别是: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光明科学城大数据中心、中国计量科学院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光明分院、国家电动汽车产业计量中心、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国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深圳市神经科学研究院、广东省石墨烯创新中心。第一个“2”是指2个广东省实验室,分别是:深圳湾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第二个“2”是指2所研究型高校,分别是: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三是推进“科学+城市”深度融合,科学城核心区全域景观提升方面,我们从4月1日开始大干100天,努力让“目力所及”范围内,环境品质不低于原特区内,超常规推进60个项目顺利完工,包括建设公园34个、道路景观提升30公里、立面刷新69万平方米、绿化提升25万平方米、土地整备和拆除各类建筑60万平方米,区域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光明中心区建设方面,法定图则草案完成公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已形成整合方案,“三横两纵”主干道路全面动工,主干路网将于明年建成,深圳科技馆(新馆)已经动工,2平方公里科学公园年内动工建设。相信再过一两年时间,不一样出彩的光明科学城将初具雏形,深圳北部中心的轮廓将更加清晰。何嘉琪:我们常说,科技创新既要打通基础研究“最先一公里”,更要打通成果转化、市场应用“最后一公里”,光明科学城将如何创新探索大科学装置“沿途下蛋”?刘胜:光明科学城根植于深圳这块创新热土,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有其鲜明的特点:光明科学城既做基础研究,也做应用基础研究,但偏重于应用基础研究,主攻方向已经比较明确,我们是以需求为导向、以破解“卡脖子”问题为目标,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在产业转化和“沿途下蛋”方面有所作为,推动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我们主要有以下探索:一是在研究方向和布局方面更加聚焦于产业领域。突出信息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技术的科研攻关,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化发展,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科技源头供给。在“七个一流”里面,其中一个就是“一流的中试基地和成果转化中心”。二是在体制机制方面充分考虑产业转化。光明科学城将创新与转化深度融合,突出“沿途下蛋”基本导向,在市场需求的最前沿催生创新成果,在科研创新的第一线迅速应用和转化,通过大规模的产业应用正向回馈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的、富有生命力的良性循环。例如:依托合成生物研究大科学装置,光明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落户卓宏大厦,创新推动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在一栋楼里面实现“楼下的问题,在楼上解决”,推动工程生物领域科技型企业加速孵化及集聚发展,促进大科学装置和产业项目互为支撑,产生协同共振,在设施建设过程中实现“沿途下蛋”。三是在扶持政策方面构建“3+1”产业体系。总书记提出,“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我们结合科学城科研主攻方向和辖区产业结构,构建了以智能产业、新材料产业、生命科学产业为主导,以特色服务产业为支撑的“3+1”产业体系,针对性加强政策扶持,重塑全区产业格局。组建光明科学城科技创新联合会,发展科研单位、科技企业、科技园区以及专业机构约160家会员单位。金融支持方面,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鼓励重大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试及产业化等方面出台105项具体条款进行政策扶持,三年拟安排资金10亿元人民币。四是抓好工业保障房建设,全方位拓展产业空间。我们开展“拦退引”行动,清退一批“散乱污危”企业,有效腾挪产业空间。去年以来,我们综合运用“城市更新+土地整备”的方式高效推进6片“平方公里级”连片产业用地开发,释放产业空间1500万平方米,年内移交入库产业用地16.8公顷。接下来,我们将抓好“两个一千万”工程,新建改造、存量纳管高标准产业保障房各不少于1000万平方米。何嘉琪:为了让更多像深圳湾实验室这样的科研机构入驻光明,未来光明区在创新资源上要如何集聚?刘胜:创新资源永远是稀缺资源。我们始终坚持以创新体系吸附创新资源,不断提升光明的承载力、吸引力,让光明始终成为“漩涡的中心”,吸引更多创新资源涌向光明。具体来说,我们重点打造了“四大体系”:一是高层次基础研究体系,布局了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包括先进表征综合粒子等稀缺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二是高水平技术攻关体系,布局了一批高端科学研究平台,包括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等。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联合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行业上下游创新资源,共同开展产业前沿技术攻关。三是高质量成果转化体系,加快建设光明国际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光明园等落地运作,支持龙头企业打造一批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四是高效率金融服务体系,出台了光明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金融若干措施,搭建了科技金融在线服务平台。何嘉琪:光明势必要打造成为科技之城、人才之城,那么在引进人才方面有哪些举措?如何全面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工作体系,不断吸引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落户光明?刘胜:人才是第一资源。光明科学城的建设更加离不开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支撑,我们始终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开展了“四大行动”:一是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行动,推出了“鸿鹄人才计划”,加强靶向引才、柔性引才,力争人才制度体系科学有效,国际人才流动自由便利。二是高层次人才集聚行动,聚焦科学城建设和产业发展需要,集聚一批高端人才,力争到2022年,人才总量达到10万人以上,各类高层次人才总量达到2000人以上。三是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行动,将党管人才原则贯穿人才工作全过程,完善联系服务人才制度,让各类优秀人才更加紧密地凝聚在党的周围。四是人才服务提升行动,创新推进光明人才银行,着力解决人才在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问题,扩大国际互联网加速服务覆盖面,加快打造国际人才街区。11月2日,我们举行了光明科学城国际人才街区示范点揭幕仪式,并正式启动了光明科学城“人才吸引力提升月”活动。未来我们要让更多的人才聚集光明,我认为还要在以下方面下功夫:一是要有平台、有舞台,加快设施平台建设,让各层次人才在这里有实现价值的机会、有广阔的舞台和施展才华空间;二是有条件、有支持,落实好已经出台的政策,根据需要出台新政策,在人才创新创业最需要的时候,有一些启动资金,有一定的空间资源,让他们在合适的环境和温度下孵化成长;三是有环境、有体面,现在搞科学研究已经不能像几十年前在偏僻荒无人烟的地方去开展,世界科学城的发展态势也是在向城市集中,我们要创造一流的环境,让各类人才在“高大上”的环境下,体面地从事科学研究。四是无顾虑、无包袱,我们在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等各方面,按照世界一流标准,提供一流民生服务,让各类人才来得了、留得下,生活没有后顾之忧。何嘉琪:光明区作为年轻的行政区,这两年在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变,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光明还将有哪些新动作?刘胜:“民生幸福标杆”是党中央国务院给深圳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光明区挂牌成立时,伟中书记要求光明:“要突出聚焦优质公共服务供给,着力补齐教育、医疗、交通等民生短板,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辖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随着光明不断发展,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集聚光明,在光明工作、生活。我们将全力推动民生保障工作从“补齐欠账、全面覆盖”向“超前布局、提升品质”转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加快打造“民生七优”样板区,让群众归属感更强、自豪感更高、幸福感更浓。教育方面:我们提出建设一批配得上科学城、满足人才期待的优质学校,推动教育供给由量到质的提升,去年以来相继引进深圳实验、市教科院等市级名校到光明办学;我们与中山大学、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合作共建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中科院深圳理工附属实验学校,还与华中师大、华南师大等师范院校合作,开办了一批优质学校等等。2018至2020年这3年,我们新增中小学学位29910个(2018新增7890个、2019年新增9540个,2020年计划新增12480个)。其中,2018年至2019年两年的新增中小学学位数量超过了过去十年增量的总和。未来5年,我们将以更加强劲的举措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将新改扩建32所公办中小学(不包括高中)、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5.9万个;还将投入超过310亿元,新增64所公办幼儿园、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超过2.3万个。医疗方面:未来全市最好的西医医院和中医院都在光明,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总规模4000张床位,是华南地区单体规模最大的高水平医院,目前一期已经建成投入使用,二期土地整备已经完成,即将开工建设;市中医院光明院区建设床位规模3000张,今年底将全面封顶,未来将是市中医院的“大本营”。城中村治理方面:建区之初,我们就提出“城中村面貌三年要大变样”的目标,两年来通过治理、围合、物业管理“三部曲”,城中村面貌已经根本改观。治理:纳入整治范围的110个城中村全部完成市里复核验收,其中95个获评优秀(剩余15个待评定),去年拿回市级奖补15.9亿元,占全市三分之一,城中村综合治理考核排名全市第一;今年获得奖补资金9.7亿元,占全市30%。围合:我们还在探索城中村治理长效机制建设,从今年4月开始,以社区小区疫情防控临时围合封闭式管理为契机,投入9469万元,在全市率先在所有城中村开展物防技防固化围合标准化建设。目前已全面完成围合工作,划分围合式小区84个、围合楼房24784栋,共847万平方米,围合区域管理人口102.32万。物业管理:目前所有围合式小区已全部实现物业公司进驻,其中61个已开展包括安保巡逻、岗亭管理、常态化疫情防控、秩序维护等实质物业管理,49个已办理停车许可,16个已开展物业管理收费。交通方面:过去几年,我们扎实推进“八横八纵”交通路网体系建设,全力打好交通大会战,打通断头路34条。地铁6号线已经开通运营。瞄准主干路网与原特区内的差距,分三批对71条道路开展道路“白改黑”提升,已完成全区44条道路“白改黑”及慢行系统提升,完成华发路等117条道路的景观提升。道路景观提升不拘泥于道路红线内,对全区村道、“两不管”等道路全面纳管,将可视范围内可利用空间统一打造,营造安全、畅达、舒适的交通出行环境。未来5年,我们将依托高铁、地铁积极打造互融共享的湾区交通枢纽,构建湾区1小时商务圈。住房方面:光明已经成为全市最大的人才房建设区,过去三年,我区保障性住房累计供地39.5公顷,占全市供应总量(92.1公顷,不含深汕合作区)的42.89%,三年共筹集2万套房源。文化方面:过去几年,我们成功举办首届光明小镇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ITF国际元老网球巡回赛等赛事。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已经建成开放,成为深圳北部片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建筑智能化水平最高的文化艺术综合体。未来5年,我们将全力建设深圳科技馆、深圳国际青少年足球交流中心、深圳书城光明城等一批高品质公共文化设施。何嘉琪:如今,茅洲河水清岸绿,光明小镇也成为了光明的闪亮名片,光明科学城的规划的空间布局中,其中就包括绿环萦绕,这一方面,我们要怎么体现光明的特色?刘胜: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深刻总结经济特区建立以来取得的宝贵经验时指出,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光明始终坚持蓝绿本底,突出山水优势,让“生态绿”和“科学蓝”交相辉映,共同构成光明的两大基本底色。今年,光明区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一是打造生态美丽河湖,2018以来,我们投资108亿元开展水污染治理。全区291个高危排口已销号276个,完成879个正本清源小区改造,完成114个城中村排水管网接驳改造,整治暗渠暗涵19.2公里,建设管网1310公里(含小区管网),消除148个小微黑臭水体,茅洲河箱涵水量下降65.6%。目前,全区15条干支流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V类或以上标准,实现小微全灭、黑臭全除,水质达到近20年来最好水平,做到了河流水环境“长制久清”和“水、产、城”融合发展。二是公园之区加快建成,过去两年建成公园91个,今年继续新建、续建公园47个,目前公园总数达到260个,人均绿地面积由2007年的8平方米提升到如今的30.85平方米(全市人均14.9平方米),基本实现“500米有社区公园、2公里进市政公园、5公里到达森林公园”。三是碧道绿道建设加快推进,我们充分利用光明山水资源优势,以光明小镇、光明湖、茅洲河干流及14条支流为核心,全面推进区域内碧道、绿道建设,大顶岭绿道全长约6.1公里,网红三桥已经建成投入使用;茅洲河碧道光明段全长6.8公里,目前已基本完工。光明湖环湖碧道明年将开工建设,我们将尽快在光明小镇片区形成60公里左右的“碧道环”。何嘉琪:能为我们描绘一下,未来的光明区和光明科学城吗?刘胜:未来的光明,在粤港澳大湾区、在深圳,将是一个有着鲜明特色、具有独特魅力的城区;光明科学城在全世界、全国范围内,研究的方向、领域、运营管理模式也是独一无二的,将是一座创新共享、产城融合、智慧人文的“不一样”的科学城。我们畅想不远的将来,这里是一个梦幻般都市田园交相辉映的城市中心:在如桂市长关心指导和孟建民院士的亲自主持下,深圳北部中心的蓝图已经绘制出来,整个城区蓝绿本底、绿环萦绕,一边是具有现代岭南气息的都市风情,一边是湖光山色的田园风光,公园、碧道将两者有机链接,这幅画卷已经在徐徐展开。这里是引领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策源地:首批大科学装置将在3年内建成,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将聚集在这里,依托大科学装置和设施平台开展前沿基础研究,科学方舟及科学岛上,发布着重大科技成果和最新科学发现,光明将成为全市高端人才最集中、科技成果最丰富的城区。光明将带动深圳创新的路径和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由应用创新、产品创新向源头创新、基础研究转变,楼上楼下创新综合体广泛出现,沿途下蛋、创新成果产业化效应更加明显。这里是配套齐全、人人向往、彰显“四个自信”的世界一流科学城:覆盖从一流大学、到一流中小学的全链条教育体系,拥有深圳最好的中医、西医医疗资源,能够享受10分钟文体生活圈、500米公园休闲圈,具有优质就业机会、优质创业生态的城区。来源:深圳卫视深视新闻、部分图片来源 / 深圳光明记者 / 赵霞 聂双双 钟鹏超 余斌 何嘉琪 杨诚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